时间: 2018-10-22 10:07:28 来源:雅安日报/北纬网
改革开放40载,雅安的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变,老百姓的住房条件不断改善。从单位分房到集资建房再到购买商品房,老百姓的购房方式发生了变化,住房形态也从“筒子楼”到“单元楼”再到“商品房”,不断升级换代,居民住房完成由住房紧缺到“居者有其屋”再到“住有所居,住有所乐”的华丽蜕变。
雨城区锦绣华庭小区,是灾后城房重建项目,也为公租房提供了部分房源。 雅安日报/北纬网记者 张毅 摄
四次住房变迁
住房形态不断升级换代
1965年出生的张友明,是“老雅安人”。1989年,张友明刚到单位工作,“当时刚刚参加工作,是由单位安排的住房,住的房子一层楼有一条长走廊串联着许多个单间,卫生间和厨房都是公用的,空间十分紧张。”回忆起那个时候的住房,他还历历在目。
1992年,他和爱人结婚,单位分给他一套70平方米左右的两居室。“获得单位福利分房的机会后,根据工龄、单位优惠政策等,我花8000元左右‘买’下了这套房子,房子有独立的厨房、卫生间,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。”张友明说。
1998年,“福利分房”时代宣告终结,我国房改进入实质性阶段,住房分配完全走上商品化的道路,房屋、房价上升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关心的层面,雅安老百姓的购房方式慢慢发生改变。
“21世纪初期,单位开始集资建房,我们一家的住房条件也得到再度改善。”张友明回忆,他们一家搬到一个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里,有三个卧室,厨房、卫生间的设计也更宽敞,小区有一些基本设施;这类房屋的楼层普遍不高,和现在的老小区商品房比较接近,“感觉这样的住房条件已经非常不错了,居住空间得到较大的扩展。”
时代在变迁,城市在发展,商品房市场不断壮大,全面提升人们的“居住体验”成为房地产行业的新使命。而随着我市城市不断东拓,商品房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,楼盘也越建越多,市民的居住条件再次得到较大的提升。
去年,张友明经历了第四次住房变迁。他和妻子用多年积蓄付了首付,并申请公积金贷款,在姚桥新区购买了一套商品房。房子拥有电梯,小区有绿化、游泳池、篮球场、地下停车场等设施,有专业的物业管理和安保服务,一家人住进了现代化的标准小区。
从住单间到电梯公寓,一路走来,张友明切实享受到雅安城市经济发展的红利,享受到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。他说:“过去从未想过会有这么好的条件。改革开放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,鼓起钱袋子,幸福已经成为百姓生活的主旋律。”
住有所居居有所乐
多元供应体系逐渐完善
改革开放后,住房制度开始推行市场化改革,1998年后停止住房实物分配,商品住房发展迅速。与此同时,对于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也一直是政府的民生工程。
自2007年实施住房保障工作以来,我市已累计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(含廉租住房)共计12438套,公共租赁住房(含廉租住房)分配惠及9835户家庭。2009年至今,全市共改造各类棚户区37450户。
昔日的连片破旧棚户区正在消失,一批批搬迁群众住进规范化管理的住宅小区;公租房分配政策,减轻新就业职工、低保低收入等群体生活压力,老百姓日子更有盼头。
市区某单位新就业职工张淼是公租房政策的受益者之一。
“一室一厅50平方米的公租房,每月租金只要300多元。房租减少了,经济负担也相应减少。”张淼表示,她所在的公租房小区,配套设施比较完善,房租比市面上便宜,生活开支小了,生活质量也有所提升。
在市区雅州大道旁的魏家岗棚改房小区,昔日连片破旧的棚户区如今呈现出高端住宅小区的形态,小区拥有绿化、地下停车库、羽毛球场等设施,安保和物业服务也一应俱全。
“几年前,不敢想象能够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。”魏家岗小区住户郭明说,他家过去是上世纪90年代修建的老式房屋,一家5口挤在7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,凭他和妻子的微薄工资,根本买不起商品房,“遇到棚改政策,让我们这些买不起房的家庭也有机会住上新房子。”
改革开放40载,从雅安老百姓的购房方式和住房变迁中也能感受到发展的伟大成果,也能感受发展带来的巨大变迁。40年春风化雨,40年跨越腾飞,在改革开放的助推下,人民群众的生活日新月异,走向美好。
雅安日报/北纬网记者 柳青
审稿:白雨锶
责任编辑:任思瑗
作者:柳青
来源:雅安日报/北纬网 日期: 2018-10-22 10:07:28
编辑:任思瑗
北纬网 博天堂ag的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: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(18980172300)律师
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:yarbs#beiww.com(请将#替换为@) 举报电话:0835-2350262 17781610663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-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